◎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与会专家围绕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建议:加快产业生态化,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今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弱有所扶,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和成就。实践充分证明,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团结动员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据了解,近年来,当地党委和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挖掘冰天雪地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生产得到发展,生活质量提升,生态持续改善。
9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北极村,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主题为深化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集团和江苏、内蒙古、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陕西、新疆等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当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主题为深化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集团和江苏、内蒙古、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陕西、新疆等省区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当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
李少昆介绍,通过滴灌水肥一体设施,生产管理能够按需、分次、定向地供给水肥,不仅满足了密植群体全生育期水肥需求,还能够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增产增效协同,为有效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提供了物质基础。秋日的中原大地,成方连片的玉米地丰收在望。漯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郭东升说,从漯河市推广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实际情况看,依靠科技实现了单产速升、效率速升和成本速降,技术实施效果以每亩增产100-200公斤估算,扣除因技术措施增加的亩成本100元,亩均收益增加仍可达到200元,增产增收效益突出。播种时,滴水出苗,保证出苗的整齐。
此外,玉米播种面积长期在6亿亩以上,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5%以上,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现实约束下,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产已无潜力。推动玉米增产任务的落脚点是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
唯有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才是确保玉米产能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途径。今年以来,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在河南省16个县进行推广,推动玉米种植密度由亩均4200株提升至5000-6000株,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表现出抗逆减灾和增产增效的效果,还缓解了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季内频发的阶段性干旱、高温、涝渍等胁迫危害。
刚开始,闫跃东心里对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效果也没有底,试种之后发现,这项技术不仅能使玉米高产,而且稳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据介绍,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是推进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核心技术,以密植为增产核心,水肥精准调控为密植保障,系统集成土地精细耕整技术、种子精准包衣技术、导航单粒精播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化控与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机械精准收获技术六大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综合施策解决玉米种植密度和单产提高关键问题。王朝锁说,今年我只试验了200亩,明年我承包的1400亩地都要用上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目前,全国6.5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中,约有3亿亩已具备实施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灌溉条件,全部推广应用可实现亩平均增产400斤,新增玉米年生产能力1000亿斤目标。把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到近6000株,这在以往都不敢想。看到闫跃东种的玉米连年高产,王朝锁也动了尝试新技术的念头,今年拿出一部分田开始应用密植精准调控技术。
增密种植带来玉米单产新突破数据显示,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近20年对全国粮食增长的贡献达63%。玉米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物资,其产量更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产业平稳高效运行。
玉米总消费量的60%以上用于饲料加工,为人民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的肉、蛋、奶等食物,约30%用于工业加工,可以生产3000余种工业品,还有约10%用于直接加工成食品。(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范亚旭)。
舞阳县田园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姜店乡千亩示范田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团队创建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该地块玉米亩穗数高达5300-5600穗,比周边农户常规管理亩均4300穗增密1000穗以上,预测较周边农户亩增产100-200公斤。精准化调控与病虫草害防控,降低密植带来的倒伏风险。
其中,漯河市先后在舞阳县、郾城区等县区建设万亩玉米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应用20多万亩,凝练形成了黄淮海夏玉米单产提升漯河模式,为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抗逆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水肥一体按需精准供应,促进玉米植株正常生长,避免当前一炮轰施肥造成的玉米前期旺长和后期早衰。农业农村部等今年在全国10个玉米主产区省份选择19个县作为首批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实施面积300万亩。尝到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甜头的闫跃东介绍,通过实际种植操作,将原有井灌设施提升为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玉米中后期灌溉难题,还实现了肥料分次施用,有效控制了夏玉米苗期生长过快、茎秆细弱易倒伏的问题,后期植株绿叶持续期增长,光合能力显著增加,增产也就成了必然。
这样的玉米长势看着就高产。要加快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充分展示示范试验成效,带动实现玉米大范围大幅度均衡增产,促进水肥高效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助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在河南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三方还签订了《河南省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推广合作协议》,旨在为河南省粮食产能提升保驾护航,为该技术在黄淮海地区的大范围推广提供示范和样板,预期将为黄淮海夏玉米单产提升、农民增产增收注入新的动力。过去种玉米,肥料在播种的时候都施到地里了,中后期基本不会管理。
按照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要求,王朝锁的施肥方式由一炮轰改为全生育期内滴灌追肥4-5次,按照玉米生长需要进行肥料施用。9月13日,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漯河市举办,参会人员观摩了在舞阳县使用该技术的试验示范田。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说,河南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省份,提高玉米单产对粮食产能提升意义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就是要面向农业主战场,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推进先进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这项技术是成功的,增密、滴灌和精准调控破解了制约单产提升的瓶颈,技术成熟度高,落地应用效果好,实现了大幅增产,水肥高效,用工节省。这才使得玉米种植实现增产增效抗逆的效果。采用新技术的初衷是解决玉米中后期浇水的问题。
当前,以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农业工程设施为基础,为密植群体全生育期生长调控提供了实现途径。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李少昆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引入河南,闫跃东顺理成章当了首批尝鲜人,并率先大面积采用密植精准调控技术。
李少昆解释,玉米播种后滴水出苗,使种子发芽的土壤温湿条件均匀一致,提高出苗质量和保苗密度。王朝锁坦言,因为夏季闷热,植株高大的玉米田浇水劳动强度大,很难雇人浇水,而密植精准调控技术采用了滴灌措施,浇水施肥的效率大幅提升,每亩地每次浇水施肥的人工成本从30多元下降到2-3元,我一个人就可以管理200多亩地。
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姜店乡大王村田间,田园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朝锁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玉米露出了笑容。现实情况是,我国玉米大田种植密度平均每亩3500-4000株,仅相当于美国的60%-70%,玉米单产429公斤/亩,仅相当于美国的60%左右,大面积生产水平仅实现现有品种产量潜力的60%左右。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7:36天狐定制
2025-04-05 16:53天狐定制
2025-04-05 16:26天狐定制
2025-04-05 16:21天狐定制
2025-04-05 16:09天狐定制
2025-04-05 15:49天狐定制
2025-04-05 15:46天狐定制
2025-04-05 15:39天狐定制
2025-04-05 15:38天狐定制
2025-04-05 15:21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